病例1.患者女,55岁,主诉右侧颈部压迫感半年。 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可,饮食规律,无疲劳、乏力等其它不适,大小便未见明显异常。门诊化验提示甲状旁腺激素及血钙明显增高,为进一步明确甲状旁腺状况遂行超声检查。 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6↑pg/ml(15-68.3); 总钙(Ca)3.42↑mmol/L(2.1-2.7); 无机磷(IP)0.80↓mmol/L(0.81-1.45)。 超声所见: 图1.横切面,甲状腺右叶下极处可见实性低回声,大小约2.1x2.2cm,边界尚清晰。 图2.纵切面,实性低回声位于甲状腺被膜内。 图3.CDFI实性低回声内部及周边血流信号略丰富,周边较大分支血流似与甲状腺血流相延续。 超声诊断: 甲状腺下极实性回声(结合化验考虑甲状旁腺腺瘤可能) 随访: 患者诉于外院手术,术后病理为甲状旁腺腺瘤(具体类型不详),术后复查甲状旁腺激素迅速降至左右。 病例2.患者男,45岁,主诉劳累后出现双下肢水肿1周。 门诊以“肾功能不全”收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20年,慢性肾功能不全病史20年,16年前曾行肾移植手术,1月前外院诊断“慢性移植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肾性高血压、肾性贫血、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高钙血症、高磷血症、骨关节炎”。 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0↑pg/ml(15-68.3); 总钙(Ca)2.53mmol/L(2.1-2.7); 无机磷(IP)1.87↑mmol/L(0.81-1.45)。 超声所见: 图1.甲状腺左叶下极旁可见大小约1.8x1.4cm的实性低回声。 图2.CDFI实性低回声内部及周边血流信号略丰富,周边较大分支血流似与甲状腺血流相延续。 视频1.纵切面扫查结节似位于甲状腺被膜内。 视频2.横切面扫查结节似位于甲状腺被膜外。 超声诊断: 甲状腺左叶下极旁低回声(结合病史考虑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临床综合考虑:符合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甲状旁腺腺瘤是一种良性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80%以上是由于甲状旁腺腺瘤过度分泌甲状旁腺素引起。肿瘤以女性多见,好发年龄30-50岁,病变累及1个腺体者占90%。根据细胞组成可以分为主细胞腺瘤、嗜酸细胞腺瘤、透明细胞腺瘤及混合细胞腺瘤。临床可表现为疲乏、焦虑、泌尿系结石、骨破坏等,肿瘤切除后会即刻出现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下降。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是指在慢性肾功能不全、肠吸收不良、Fanconi综合征等疾病情况下,甲状旁腺长期受到低血钙、低血镁或高血磷的刺激而增生分泌过量甲状旁腺素,以提高血钙、血镁和降低血磷,最终出现自主腺瘤的一种慢性代偿性疾病。临床表现为钙磷代谢紊乱和高转运性骨病,常有骨痛、瘙痒、心脑血管钙化等。 病例1特点为:超声发现的结节位于甲状腺下极与甲状腺实质关系密切,若无血化验提示,极易误诊为甲状腺结节。有文献认为可根据结节边缘与甲状腺腺体被膜形成的夹角角度、结节与甲状腺被膜的位置关系、结节和甲状腺腺体的弹性差异等来判断其是来源于甲状腺还是甲状旁腺,但因甲状旁腺数量位置变异均较大,因此一旦超声于甲状腺近背侧发现实性结节,不管位于腺体内或腺体外,均应结合检验及临床表现,警惕来源于甲状旁腺的可能。 病例2特点为:超声发现的结节位于甲状腺下极腺体外,虽然很容易想到甲状旁腺来源,但结节回声及血流表现均与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中的甲状腺腺瘤超声图像极为相似,若检查中不仔细询问临床病史,很容易将两者混淆,另有文献提示肾功能衰竭引起的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一般表现为枚甲状旁腺腺体回声异常,本例仅发现1枚甲状旁腺腺体异常。 诊断体会:判断甲状腺上、下极或背侧结节为甲状腺来源或甲状旁腺来源时,可结合血PTH化验及临床表现;比较单看超声图像更具诊断的确切性。 审稿:郭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