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j/171111/5837445.html 第三节中药材的采收 一、采收对药材质量的影响 二、药材的适宜采收期 适宜采收期确定原则:药材 确定中药的适宜采收期,必须把有效成分的积累动态与药用部分的产量变化等因素结合起来考虑。 一般以药材质量的最优化和产量的最大化为原则,而这两个指标有时是不一致的,所以必须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 人参应以6年生者秋季为适宜采收期。 一般采收原则 类别 一般采收原则 根及根茎类 秋、冬两季 茎木类 皮类 叶类 开花前或果实未成熟前采收 花类 不宜在花完全盛开后采收。花蕾在含苞待放时采收的如金银花、辛夷、丁香、槐米等;在花初开时采收的如洋金花等;在花盛开时采收的如菊花、西红花等 果实种子类 一般果实多在自然成熟时采收,如瓜蒌、栀子、山楂等;有的采收未成熟的幼果,如枳实、青皮等。类药材须在果实成熟时采收,如牵牛子、决明子、芥子等 全草类 多在植物充分生长,茎叶茂盛时采割;有的在开花时采收,如益母草、荆芥、香薷等。茵陈有两个采收时间,春季幼苗高6~10cm时或秋季花蕾长成时。春季采的习称“绵茵陈”,秋季采的习称“花茵陈” 一般采收原则: 1、根及根茎类 除了秋、冬两季,有的药材春初发芽前或刚露苗时也可采收,此时根或根茎中贮藏的营养物质最为丰富,通常所含有效成分也比较高。 有些中药由于植株枯萎时间较早,则在夏季采收,如浙贝母、延胡索、半夏、太子参等。 但也有例外,如明党参在春天采集较好。 2、茎木类 —般在秋、冬两季采收,此时有效物质积累丰富,如大血藤、鸡血藤、首乌藤、忍冬藤等。 有些木类药材全年均可采收,如苏木、降香、沉香等。 3、皮类 一般在春末夏初采收,此时树皮养分及液汁增多,形成层细胞分裂较快,皮部和木部容易剥离,伤口较易愈合,如黄柏、厚朴、秦皮等。 少数皮类药材于秋、冬两季采收,此时有效成分含量较高,如川楝皮、肉桂等。 根皮通常在挖根后剥取,或趁鲜抽去木心,如牡丹皮、五加皮等。 4、叶类 多在植物光合作用旺盛期,开花前或果实成熟前采收,如艾叶、臭梧桐叶等。 少数药材宜在秋、冬时节采收,如桑叶等。 5、花类 一般不宜在花完全盛开后采收,开放过久几近衰败的花朵,不仅药材的颜色和气味不佳,而且有效成分的含量也会显著减少。 但红花则要求花冠由黄变红时采摘。 对花期较长,花朵陆续开放的植物,应分批采摘,以保证质量。 有些中药如蒲黄、松花粉等不宜迟收,过期则花粉自然脱落,影响产量。 6、果实种子类 有的在成熟经霜后采摘为佳,如山茱萸经霜变红,川楝子经霜变黄; 若果实成熟期不一致,要随熟随采,过早肉薄产量低,过迟肉松泡,影响质量,如木瓜等。 7、全草类 多在植物充分生长,茎叶茂盛时采割,如青蒿、穿心莲、淡竹叶等; 8、藻、菌、地衣类 不同的药用部位,采收情况也不一样。 如茯苓在立秋后采收质量较好; 马勃宜在子实体刚成熟时采收,过迟则孢子散落; 冬虫夏草在夏初子座出土孢子未发散时采挖; 海藻在夏、秋两季采捞。 9、动物药类 大多数均可全年采收,如龟甲、鳖甲、五灵脂、穿山甲、海龙、海马。 以卵鞘入药的,如桑螵蛸,应在3月中旬前收集,过时虫卵孵化成虫影响药效。 以成虫入药的,均应在活动期捕捉,如土鳖虫等。 有翅昆虫,可在清晨露水未干时捕捉,以防逃飞,如红娘子、青娘子、斑蝥等。 两栖动物类、爬行动物类宜在春秋两季捕捉采收,如蟾酥、各种蛇类药材;亦有霜降期捕捉采收的,如哈蟆油。 脊椎动物类全年均可采收,如龟甲、牛黄等; 但鹿茸需在清明后45~60天(5月中旬至7月下旬)锯取,过时则骨化为角。 10、矿物药类 没有季节限制,全年可挖。 第四节 中药材的产地加工 目的:熟悉产地加工的目的 方法:掌握特殊的加工的方法—重点! 一、产地加工目的: 1.除去杂质及非药用部位,保证药材的纯净度;()X 2.按药典规定进行加工或修制,使药材尽快灭活、干燥,保证药材质量; 3.降低或消除药材毒性或刺激性,保证用药安全; 4.有利于药材商品规格标准化; 5.有利于包装、运输与贮藏。 (三去两利) 产地加工的目的: 1、有的药材毒性很大,通过浸、漂、蒸、煮等加工方法可以降低毒性,如附子等;有的药材表面有大量的毛状物,如不清除,服用时可能刺激口腔和咽喉黏膜,引起发炎或咳嗽,如狗脊、枇杷叶等。 2、对需要鲜用的药材进行保鲜处理,防止霉烂、变质。 3、通过加工分等,对药材制定等级规格标准,使商品规格标准化,有利于药材的国内外交流与贸易。 4、经过产地加工,应使药材形状符合商品要求,色泽好,香气散失少,有效成分含量高,水分含量适度,纯净度高,保证药材的质量和用药的安全。 二、加工方法 修整 蒸、煮、烫 浸漂 搓揉 发汗 不收载药材产地加工方法是--()A4 常用产地加工方法 加工方法 适用药材 举例 ◆切片 坚硬的藤木、较大的根及根茎或肉质果实趁鲜切制,便于干燥 对具挥发性成分和有效成分易氧化的则不宜切成薄片干燥,如当归、川芎等。 大黄、鸡血藤、木瓜。 ★蒸、煮、烫 含浆汁、淀粉或糖分多的药材 使药材易于干燥,同时使一些药材中的酶失去活力,不致分解药材的有效成分。 蒸:红参、天麻、桑螵蛸、连翘 煮:附子(黑附片、白附片)、白芍、延胡索。盐煮:全蝎 烫:木瓜、太子参、百部、黄精、水蛭、斑蝥、土鳖虫、鹿茸 :狗脊、五倍子、百部、香附、白及、天冬、莪术、郁金、姜黄 ★搓揉 干燥过程中皮、肉易分离,质地松泡的药材通过搓揉而皮肉紧贴饱满 玉竹、党参、三七 ★发汗 为了促使变色,增强气味或减小刺激性,有利于干燥,常将药材堆积放置,使其发热、“回潮”,内部水分向外挥散 厚朴、杜仲、玄参、续断、茯苓 口诀:杜玄发汗需(续)厚服(茯) 或二根二皮一菌 记忆口诀:肚腹厚,悬续断 ★干燥 除去新鲜药材中大量水分,避免发霉、变色、虫蛀以及有效成分的分解和破坏,利于贮藏 不宜用较高温度烘干的,则用“晒干”或“低温干燥”() 重要的加工方法 干燥:除少数要求鲜用的药材如石斛、地黄、等外,大多数药材经加工后均应及时干燥。干燥的目的避免发霉、变色、虫蛀以及有效成分的分解和破坏,保证药材质量,利于贮藏。 常用干燥方法如下: (1)干燥:烘干、晒干、阴干均适用者; (2)晒干或:不宜用较高温度烘干的,一般不超过60℃; (3)阴干或晾干:烘干、晒干均不适宜的; (4)曝晒或及时干燥:少数药材需要短时间干燥者; 近年来,亦有用新的干燥方法; (5)远红外干燥; (6)微波干燥; (7)冷冻干燥; (8)真空干燥。 常用加工方法--拣、洗 将采收的新鲜药材除去泥沙杂质和非药用部分。 但具芳香气味的药材一般不用水洗,如薄荷、细辛、木香等。鲜用药材洗后晾干,进行保鲜处理。 重要知识点 一、需要特殊加工: 1、忌铁器:大黄、蟾酥 2、忌火煅:雄黄、雌黄、朱砂 3、反复搓揉:玉竹、党参、三七→玉竹揉搓三七党 4、:杜仲、玄参、茯苓、续断、厚朴 5、需要蒸或煮:红参、天麻、白芍、太子参、延胡索、百部、天冬、黄精、郁金、姜黄、莪术、五倍子、桑螵蛸 6、撞法除去根及粗皮:川芎、木香、黄芩、黄连、苍术、泽泻、姜黄、浙贝母 7、烟火慢慢熏干:当归 8、:麦冬 9、药典不再收载的药材产地加工方法:熏硫 一、第二章重要知识点小结 第二章(3分) 重点掌握: 第二节中药材的产地 第四节中药材的产地加工 小结 考点分级 ★★★ 掌握道地药材及其产地(、、四大怀药、浙八味等) 掌握特殊的加工方法(发汗、、干燥等) ★★ 熟悉产地加工的目的 熟悉植物类药材的一般采收原则(尤其是皮类、花类、果种类药材的采收原则) 更多免费资料,添加咨询老师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