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内钙约99%集中在骨骼和牙齿;约1%的钙存在于软组织、细胞外液及血液中,被统称为“混溶钙池”。混溶钙池与骨骼中的钙维持着动态平衡,即骨中的钙不断地从破骨细胞中释出进入混溶钙池,而混溶钙池中的钙又不断地沉积于成骨细胞。1血钙不能反映体内钙的缺失情况1血钙正常并不能说明体内不缺钙正因为人体存在着血钙(“混溶钙池”)与骨钙之间的动态平衡,所以当食物中的钙摄入不足时,人体可以从骨骼中动员钙进入血液,维持血钙的稳定,使生命活动得以正常进行。由于骨钙溶出补充了血钙,这时检查血钙很可能是正常的,但骨钙减少,人体的总钙不足,长期如此,便会出现骨质疏松。2血钙较高时未必骨钙充足尽管细胞和血液(混溶钙池)中的钙可以不断地沉积于成骨细胞中,补充骨钙,但高水平的血钙并不能说明骨钙充足。因为,骨钙的沉积还需要很多因素起作用。比如①充足的维生素D是钙吸收和利用必不可少的条件;②适宜的钙磷比例有利于钙的代谢(膳食中的钙磷比例儿童以2:1或1:1,成人以1:1或1:2为宜);③维生素C和维生素K有利于钙的吸收和向骨骼中沉积;④镁是骨细胞结构和功能所必需的元素;⑤锌和铜与各种骨基质合成酶有关,锌缺乏时,骨中多种含锌酶活性下降,骨的生长受限制;⑥氟在骨中沉积有助于骨的矿化;⑦骨细胞分化,胶原蛋白的合成均需要含锰的金属酶催化;⑧适当的运动。因此,如果这些促进因素出现了障碍,那么钙补充的再多,也难以充分地被利用到骨骼当中。2为什么还要检测血钙我们通常所说的血钙是指血液循环中的钙量,并不直接表明骨骼中的钙含量,而是用于筛查、诊断和监控与骨骼、心脏、神经、肾脏及牙齿相关的身体状况。1了解血钙(总钙Vs离子钙)血钙以离子钙和结合钙两种形式存在,各占约50%。其中结合钙绝大部分是与血浆清蛋白结合,小部分与柠檬酸、重碳酸盐等结合,只有离子钙才直接起生理作用。评估钙水平时最常测定总钙量。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它能很好地反映新陈代谢中的钙离子总量,因为游离钙和化合钙之间的平衡是稳定并可预知的。然而在某些病人中,化合钙与游离钙之间平衡被破坏,此时总钙量就不是钙水平的良好反映。在该情况下就必须测量离子钙水平。需要测定钙离子的人群包括:输血或静脉注射的重症患者、接受外科手术的病人、血液蛋白质异常如低白蛋白的病人。2血钙的生理意义离子钙有降低神经肌肉应激性的作用,因此当血钙低于1.75mmol/L或离子钙低于0.mmol/L时,神经肌肉应激性升高,可发生手足搐搦。血清钙大于2.75mmol/L或血清钙离子大于1.25mmol/L,即高钙血症,可使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表现为乏力、表情淡漠、键反射减弱,严重者可出现精神障碍、木僵和昏迷。另外高钙血症时,心肌兴奋性、传导性降低,高钙血症还会对肾脏产生损害。血清钙大于4.5mmol/L可发生高钙血症危象,患者易死于心脏骤停、坏死性胰腺炎和肾衰等。3何时需要检测血钙?进行全身检查时,医生通常会申请会血钙检测,主要作为全套生化检测组合的项目之一,用于病人初期的检查或作为体检筛查的一部分。 血钙检测也用于疾病的诊断或治疗监测如:肾脏疾病,因为低浓度的钙尤其经常出现在肾衰竭患者身上。出现钙超量的症状如疲劳、无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便秘、腹痛、尿频和易渴。出现钙过低的症状如腹部痛性痉挛、肌肉痛性痉挛或指头刺痛感。其他与血液钙含量异常相关的疾病,如甲状腺疾病、肠道疾病、癌症或营养不良。 来源:医院检验科,经授权转载,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