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二胎政策的落地,使得原本没有二胎计划的60后、70后蠢蠢欲动,因此,高龄孕产妇势必会成为主流。如何怀得了、生得了、生得好二宝,大家总是有很多困惑,为此,笔者专门采访了通大附院妇产科主任张玉泉教授,请听专家为您答疑解惑。 一胎健康了,孕育二胎就能掉以轻心吗? 在临床上,很多再生育家庭都认为生二胎要比生头胎容易,所以忽视了孕产检查中的优生评估。事实上,一般孕育二胎的女性要比一胎的年龄大。一般医学上把35岁及以上的称为高龄孕产妇。 随着孕妇年龄增大,遗传物质发生突变的机会也随之增多,容易导致先天愚型和各种畸形儿的产生。所以,并不是一胎健康,二胎就万无一失了。 年龄大于35周岁的高龄孕妇、曾生育过染色体异常患儿的孕妇、夫妇一方有染色体结构异常、影像学筛查有高风险的特殊人群等,在怀孕期间务必进行胎儿染色体检查,应该到有资质的正规医疗机构抽取羊水标本检查胎儿染色体情况,避免出生缺陷的发生。 为什么备孕二胎前多了些“面生”的检查项目? 孕育二胎的检查并不是简单地复制一胎时产检的“程序”,往往需要接受一些“面生”的项目。例如,孕妇要接受卵巢功能相关的检测项目。卵巢功能受年龄、遗传和环境的影响。其中年龄的影响最大,生育能力在20-24岁达高峰,30岁后明显下降,40岁后不足5%。30岁前流产率低,35岁后增加达20%,40岁后急剧上升,高达40%。随着年龄增加,可用卵泡的数量和质量逐渐下降。 目前,主要凭借卵泡刺激素(FSH)和抗苗勒氏管激素(AMH)做为卵巢功能的评估。该功能检测可选择月经第2-3天检测血清FSH及AMH,如FSH超过10IU/ml,或AMH1.0ng/ml均提示卵巢功能下降。 备孕二胎遭遇妇科疾病怎么办? 多数经产妇有人工流产、引产、上取环史,容易引发盆腔炎性疾病,可能会减少怀孕的几率;宫颈HPV感染增多、宫颈病变发生率较高;患有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疾病增高。 孕前应适时检查妇科疾病,行宫颈细胞学筛查(目前主要是TCT及HPV检测),子宫和双附件的B超检查等,以排除宫颈、子宫及双附件疾病。 合并有慢性疾病的女性是否无缘二胎? 随着年龄增大,身体其他器官功能也会发生改变,会对生育产生一定的影响。如女性患有甲亢、甲减、糖尿病、高血压、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基础疾病,因为患病期间服用的药物本身会对胎儿产生影响,另外这些疾病没有控制就仓促怀孕,孕妇的风险会明显增加。 针对有慢性疾病的女性,建议一定要在疾病控制稳定后,由相关专科医生和妇产科医生共同实行全面评估能否怀孕,并在充分知晓妊娠风险后再决定是否生育二孩。而对于进入围绝经期、本身有多种基础性疾病的女性,不建议“搏了命也要生二孩”。 一胎行剖宫产的妈妈,间隔多久再怀孕为好? 剖宫产会在子宫上形成瘢痕,产妇再怀孕,随着妊娠周数的增加,子宫越来越大,第一次剖宫产时形成的瘢痕会越来越薄,当子宫内的压力超过瘢痕组织所能承受的力量时,子宫随时有破裂的风险。子宫破裂不仅可能造成胎死宫内,还可能导致孕产妇腹腔出血、休克等甚至危及生命。而疤痕子宫妊娠发生胎盘植入、凶险性前置胎盘等疾病时将严重危及母婴生命。 如果一胎为剖宫产的妈妈最好相隔两年,待切口的瘢痕组织修复后再怀孕,这样会减少子宫破裂的风险。如果头胎时选择剖宫产,由于切口疤痕愈合不良会产生子宫疤痕憩室,在孕早期导致疤痕妊娠,医生处理相关问题时较为困难,孕妇甚至有切除子宫的风险。建议孕前发现子宫疤痕憩室的女性,行疤痕憩室切除术后再怀孕。 文 姚微琳惜 编辑 沈慧